【本经原文】
腐婢,味辛,平,无毒。主咳疟,寒热,邪气,泻利,阴不起,病酒头痛。
(资料图片)
【释名】为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根。灌木,高1-3米;多分枝,枝条细弱,幼枝有短柔毛。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,长1.5-8厘米,宽1-3厘米,全缘或中部有3-5钝齿,顶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楔形,两面疏生有毛,背面有紫红色腺点;有短柄或近无柄。聚伞花序组成顶生圆锥花序,被柔毛,长3.5-6厘米,宽2-3厘米,最下分枝长0.5-1厘米;花萼杯状,长约2毫米,外面有毛和腺点,内面疏生腺点,顶端稍不规则5裂,裂片圆形或钝三角形,长不逾1毫米;花冠黄色,长3-5毫米,两面有茸毛和黄色腺点,顶端4裂略成二唇形,上唇1裂片宽,顶端截平或微凹,下唇3裂片稍不相等,中间1裂片较长;雄蕊4,2枚稍长;子房无毛,上部有黄色腺点;花柱长约4毫米。核果倒卵球形,长2.5-5毫米,宽2.5-4毫米,顶端有黄色腺点。花果期5-7月。茎、叶、根,均入药。全年可采。
别名:土常山、臭茶、臭常山、凉粉叶、铁箍散、六月冻、臭黄荆、观音柴、虱麻柴、小青根、小青树、糯米糊、捏捏糊、墨子稔、土黄芪、小豆花、豆腐木、豆腐材。
【产地】生于山坡林下或林缘。分布于华东、中南及四川、贵州。
【性味】味苦微辛;性凉寒,无毒。
【归经】肝经、大肠经。
【功能】清热解毒。
【主治】用于疟疾,泄泻,痢疾,醉酒头痛,痈肿,疔疮,丹毒,蛇虫咬伤,创伤出血,跌打损伤,风火牙痛,烧伤,水火烫伤。风湿痹痛;小儿夏季热。
【相关论述】
1、《本草经集注》:“疗疟有效。亦酒渍皮,疗心腹痛。”
2、药征:主治心中懊儂,旁治心中结痛,及心中满而烦也。
3、《四川中药志》:根、叶、种子入药,能除风湿,清邪热,治痢疾、痔疮、脱肛、牙痛等症。
【相关附方】
1、治跌打损伤:腐婢鲜根皮二两。煎水兑酒服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2、治风火牙痛:腐婢鲜根二两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3、治毒蛇咬伤:腐婢鲜根皮捣烂敷天庭穴及伤口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4、治烧伤:小青树根皮咸叶,晒干研成极细末,棉油或菜油调搽,每天一至二次。
5、治酒醉不醒:(腐婢)叶9g,葛花6g。水煎服。(《食物中药与便方》)
6、治痔瘘下血:腐婢叶焙干研末,每服3g,米汤送下,每日3次。(《食物中药与便方》)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10-15g,鲜品30-60g。外用:适量;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或煎水洗。
【禁忌】体寒者勿内服。
【炮制】茎、叶、根,均入药。春、夏、秋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北京时间6月5日凌晨,在意甲最后一轮AC米兰同维罗纳队的比赛之后,41岁的伊布拉希莫维奇宣布了自己的退役决
Copyright ? 2015-2022 每日科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5 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